0次学习 / 共1节课 / 购买后永久有效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根据《2023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约有14.8%的青少年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学业压力、社交焦虑、家庭关系紧张等诸多因素,正悄然侵蚀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此同时,“空心病” “躺平心态” “社交恐惧”等心理现象频上热搜,揭示了当代学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巨大心理挑战与困惑。
然而,如何识别并有效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却成为了众多一线心理辅导老师亟待解决的棘手难题。美国施行的一套《双心理健康矩阵模型》,可用幸福感、心理风险来评估学生问题:
完全健康者(约63%):无心理病理症状且自述社会情感幸福感积极的青少年。
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约12%):存在心理病理症状,但同时表现出情绪健康的青少年。
易感者(约12%):情绪萎靡但无心理病理症状的青少年。
疾患者(约13%):既存在心理病理症状又情绪幸福感低下的青少年。
本次漫语公开课,我们特别邀请了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咨商心理与复健咨商研究所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所长——刑志彬博士,为大家深度解读并分享基于《双心理健康矩阵模型》的调查研究成果。希望本次“学生的幸福感与心理风险: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实务宝典”直播,能帮助心理辅导老师在实务工作中更好地发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师资介绍
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督导师
刑老师多年致力于学校辅导工作、团体历程结构、多元文化咨询研究、亲密关系复原力等研究领域,开设关于个案概念化、心理咨询技术扎根、团体系统培训、游戏治疗研究、学校辅导工作研究、心理顾问研究等课程,目前相关科研研究发表近百篇,并合作出版《儿童辅导原理:从理论到实务》、《团体咨商理论与实务》等书。